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助力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属地落地见效,财政部黑龙江监管局以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就地监管优势,聚焦项目全周期管理,“四维联动”扎实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一、坚持案头分析与现场核查联动,精准绘制画像
为全面客观反映项目真实绩效,黑龙江监管局综合运用现场与非现场评价手段。一是做细案头分析,聚焦相关单位报送的自评报告、预算指标文件、财务凭证、监理月报等佐证资料,系统梳理资金分配、下达、支付全流程及项目立项、建设、管理各环节信息,锁定评价重点。二是做实现场核查,评价组深入项目一线,实地查看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调阅施工合同、支付凭证、变更签证等原始资料,有针对性地走访项目单位和相关方,开展座谈访谈,核实资金使用合规性、项目管理规范性及政策目标实现程度,确保评价结论“接地气、有实据”。三是强化穿透验证,坚持线上线下(300959)协同监管机制,注重核查资料间的逻辑关联和相互关系,并同现场核查情况进行相互印证,确保提供材料准确,现场情况真实,对合同履约、支付节点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穿透,确保评价结果经得起推敲。
二、坚持问题揭示与成因剖析结合,推动标本兼治
以反映真实情况、解决深层次矛盾为导向,深挖问题根源。一是精准聚焦评价重点,结合项目特点,重点关注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合规性、项目产出效率与成本控制等核心环节,精准识别重点情况。二是深入剖析问题成因,针对评价发现的有关情况,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度机制、内控管理、合同履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反映部门协同、过程监控、资金管理等存在的弱项,为后续完善管理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三是形成资金管理闭环,针对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机制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加强部门协同、优化项目管理、强化财会监督、深化评价结果运用等针对性意见,推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坚持纵向贯通与横向协同并重,凝聚监管合力
黑龙江监管局积极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确保评价工作规范高效。一是强化向上请示汇报,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定期梳理汇总评价进展、发现难点堵点,及时向上级单位请示报告,确保评价方向不偏、口径统一、标准一致。二是做实纵向延伸监管,主动下沉一线,建立与项目实施单位的顺畅沟通机制,通过政策宣导、进度跟踪、问题收集、实地查勘等方式,全流程掌握项目进度与资金流向,及时发现并纠正执行偏差,确保监管要求直达“神经末梢”。三是深化部门横向协同,评价组紧扣“资金流”与“责任链”两条主线,加强与省级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合联动。通过座谈交流、信息共享、现场核查等方式,充分发挥资金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协同作用,共同研判问题成因,提升评价穿透力与结果客观性。
四、坚持结果导向与长效治理贯通,提升资金效能
将绩效评价结果利用作为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强化全面绩效管理理念股市配资风云,通过评价工作,向相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传导“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管理理念,推动其增强绩效意识,完善内控机制,落实问题整改。二是推动评价结果与政策完善、预算分配挂钩,系统梳理评价发现问题,全面客观向财政部及地方相关部门反馈政策执行中面临的情况及相关建议措施,为财政和相关主管部门优化项目管理、完善资金分配使用机制、加强后续监管提供参考。三是促进管理方式创新, 评价中关注并及时总结项目在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效能等方面的有益经验,积极提出建议,推动在同类项目中推广运用,为提升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服务项目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借鉴。
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